红色记忆:周秋连到云南文山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时代中国网文化公益进基层走进云南文山
时代中国网云南消息王夫辉、邵长钊报道:今年是建党100周年,100 年的风风雨雨,100 年的励精图治。我们党以顽强的生命力,创造出中华民族璀璨的未来。在2021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前夕。北京太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会同《时代中国网》、《清风网》、《反腐督查网》、《民心工程网》、《经济资讯》、《市场调查》、《乡村振兴》等为建党100周献礼,组成廉洁文化公益进基层普法活动,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普法中的一天,北京太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清风网总编周秋连,时代中国网副总编刘颂常,湖南青木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文山项目部负责人陈忠伟、张海安,湖南开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文山项目负责人、对越还击战参战老兵李友宝,对越还击战老兵肖光福、邱美星夫妇等一行人,一同走进祖国西南边陲,著名的“老山精神”发源地,在距麻栗坡县城北郊4公里处的一座苍松翠柏中寂静的陵园,这里安葬着英勇奋战献出宝贵生命的960名烈士忠骨,现已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买了花圈祭品等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烈走进麻栗坡烈士陵园,向烈士们敬献花蓝,了解一下这个充满英雄故事的地方。
在烈士碑前留影(左起:对越还击战参战老兵肖光福、对越还击战参战老兵李友宝,时代中国网副总编刘颂常、清风网总编周秋连、湖南老板陈忠伟、张海安、对越还击战老兵肖光福妻子邱美星、从杭州来的对越还击战老兵)
麻栗坡整座烈士陵园占地5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祖国,陵园里共安葬着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种民族为国捐躯的烈士。1979年2月修建,远远望去,陵园里的一座座墓碑,就像一个个身穿戎装整装待发的战士,在这里集合待命,整个陵园从山脚至山顶共安放着21排960名烈士遗体。沿着石阶而上至山腰平地中心,是用花岗岩装饰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19.99米。塔的正面是毛泽东主席生前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手写体;背面是邓小平手写体:“为保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右边碑上是老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作战的简要介绍,左边碑上记载着烈士的英雄事迹。
《时代中国网》、北京太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单位敬献花圈
纪念碑前面躺着的坟墓被称为英雄台,敬献花蓝后在我们身旁就是张大权烈士的墓碑,他的墓碑是由汉白玉砌成,在墓碑的中间镶嵌着他的照片,他是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中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阵地英勇牺牲的烈士,在我左前方的第九排第11处,有感动无数中国人《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中的赵占英烈士等,他们都是被中央军委或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烈士,在每冢墓碑上都镶有英雄生前的画像,并刻有烈士生平。烈士按牺牲时间的先后顺序自下而上安葬,其中干部占9.5%,正副班长以下的战士占90.5%,党员占30.3%,共青团员占42.7%,非党员占27%。他们当中,最小年龄只有16岁,最大年龄35岁,职务最高的是团副政委,有一部分战士入伍才3个月就牺牲在战场上。这里的每一座墓碑他们都是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曾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的青春都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华。当他们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把军人的神圣使命负在肩上,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在了(祖国)边疆的土地上。如今整个陵园绿树成荫,花木丛生,它们陪伴着烈士们安眠于此。园内的烈士事迹和红色碑文,述说着那段血与火的革命事迹。
祭奠(左起:周秋连、刘颂常、张海安、李友宝)
烈士陵园内栽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珍稀树种,其中有团中央从北京带来的雪松,有济南军区部队捎来的龙柏、撒金柏等,整个陵园绿树成荫。在陵园上建有一座六角亭,供扫墓的人休息乘凉。
(左 李友宝、 周秋连)
麻栗坡烈士陵园公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刘基巍说:每年清明节,4·28等重大节点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家属、参战老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麻栗坡烈士陵园参观并悼念烈士,并为陵园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祭文和诗抄。
留影(左起:李友宝、张海安、陈忠伟、刘颂常、周秋连)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一侧,是记载着革命先烈在血与火中英勇奋战的峥嵘岁月,20世纪8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十年守土卫国战争和“老山精神”的一座老山作战纪念馆,它于2005年1月动工修建,2006年1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占地面积为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7平方米,总投资686万元,内设包括沙盘模型在内的战争展厅、声像厅、多功能报告厅、贵宾接待厅、办公室,是一座集展览、陈列、办公、接待为一体的现代建筑。馆内陈展实物数量219件,陈展图片数量180张,馆内展出的每一件战争遗物、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画都充分展现了老山作战期间各部队官兵与麻栗坡边疆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感人景象。
清风网总编周秋连在文山州博物馆留影
革命历史需要讲述,革命精神需要传承。老山丰富的红色革命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英雄的鲜血,染红了这片热土,留下来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铸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孕育和锻造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每个故事都牵动着千千万万颗赤诚之心。麻栗坡烈士陵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优越条件,对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维护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84年扩建,1985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烈士陵园,1998年被云南省列为第二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清明节前由解放军三总部拨款300万元,仿照南京“中山陵园”式样,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2008年麻栗坡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方筹资368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维修。2009年11月中央扩大内需资金540万元实施烈士纪念建筑保护改造。2011年投入198万元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2012年投资110万元对整个陵园进行监控布设和园区绿化。2009年3月2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对越还击战老兵李友宝在黑巴草原修路的项目部
随后在文山州几天的普法活动中,我们参观了文山博物馆、华龙湖。美丽的砚山县阿舍彝族乡黑巴草原,在砚山县黑巴草原的湖南开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道路施工工程项目部留了影,继续往前走。看到道路两旁施工扩建的基础已基本平整,在去草原的途中遭到云南善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柠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收费,叫我们每一个人交20元的门票钱才能通过,几经交涉电话找到了云南善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股东朱家萍,沟通后才让我们通过,我们继续往前一路走过都是半成品的道路,在快到山顶处有一个云南善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部,还有陈福能所修快完工的路基旁,看了看风力发电的基地,留影后就返回。途中遇有姜林、李友宝、彭富均、陈福能、陈忠伟、李家泉、李应龙、杨世强、易明祥、伏春山、阮代飞、刘丽军等,他们拿着由砚山县人民政府和云南善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云南柠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人杨建明签的一份《砚山县黑巴草原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协议》资料向我们诉说,他们在建设黑巴草原中各施工队的农民工工资一分钱都没有付。
云南善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收费人员 (右边4位是收费人员)
群众利益无小事,望地方政府关注黑巴草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这一问题,尽快解决好,确保南国黑巴草原的声誉。以保和谐社会更和谐。
背景是多么美丽的黑巴草原左起:陈忠伟 (左)、周秋连(中)、张海安
上一篇 : 红色记忆: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时代中国网文化公益进基层走进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
下一篇:红色记忆;周秋连在纪念衡阳保卫战胜利81周年走进衡阳保卫战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