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时事要闻 工作动态 模范先锋 红色故事 为民服务 文明创建 友情推广 政策法规

站点搜索功能


姓名 车牌号

红色记忆: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时代中国网文化公益进基层走进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

时代中国网湖南消息周秋连报道:今年9月30日,是全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烈士精神,时代中国网文化公益进基层行动践行者周秋连怀着最沉痛的心情与湖南吉颂劳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颂常、夫人罗朝均、新邵县龙溪铺镇府新石材工艺厂董事长陈忠伟,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刘琦等一行人来到湖南新邵太芝庙镇太芝庙社区,龙山之脚旗行山下的“新花院子”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

 

新邵县、龙溪铺镇府新石材工艺厂陈忠伟,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刘琦等5人,_副本.jpg

时代中国网文化公益进基层行动践行者周秋连一行人

 

新邵县太芝庙镇宣传统战委员石文倩、太芝庙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双喜陪同,”有着50年党龄、年过七旬的退役军人陈国庆给我们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IMG_20210930_112332_副本.jpg

时代中国网总编周秋连(左)与年过七旬的退役军人陈国庆

 

陈国庆老人讲解实录如下:欢迎大家来到湘西南特委旧址参观,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坐落于龙山之脚、太芝庙镇旗行山下,俗称“新花院子”。在这里,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了工人运动,建立了新邵境内第一个农村地下党支部。2012年被纳入湖南省革命遗址名录。这里是新邵革命火种燃起的地方。

 

IMG_20210930_100635_副本.jpg

 

 

现在请各位领导、朋友随我一起走进新花院子。此院系清道光年间进士陈鹿林所建,占地总面积约3900平方米。在全国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之际,辟出了500平方米建设了湘西南特委旧址纪念馆。纪念馆以龙山记忆,初心传承为主题,以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为内核,分为武装斗争、革命组织、洪流抵柱、文明传承四个展厅,记录了从辛亥革命以来,石醉六、陈锡、贺恕、戴世荣等一代又一代革命先驱和共产党人的革命壮歌,也记录了在三百年一遇特大洪灾袭来的危急时刻,新邵七子挺身而出的英雄故事。

 

IMG_20210930_094818_副本.jpg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宣誓大厅,你们可以重温入党誓词。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一个展厅——武装斗争。地处龙山腹地的太芝庙镇,古称易易乡,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是龙山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素有“小南京”之称;思想进步、教育发达,清光绪年间开始先后有陈玉成、石醉六等留学海外,陈锡、莫国兴求学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经济繁荣、教育发展,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吸引了樊锥在1898年冬天来到太芝庙新花院子讲学,传播进步思想。在樊锥的影响下,一大批龙山志士投身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斗争中。旁边有樊锥讲学的旧址,有兴趣的可以在参观完展厅之后前往。

 

IMG_20210930_094045_副本.jpg

 

 

龙山志士,讲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石醉六、陈玉成参与其中,为辛亥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石醉六,今潭府乡人。191110月,参加汉口保卫战。1914年追随蔡锷讨伐袁世凯,进军四川。陈玉成,今太芝庙镇人。1911年,追随蔡锷参加昆明重九起义

你们看到的陈锡锄奸:亲历五四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陈锡和钟巍组织北京学生3000余人痛打了驻日公使章宗祥,火烧了曹汝霖住宅赵家楼。

面对一个积贫积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旧中国,这一代代仁人志士满怀爱国热情,满怀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远大理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政权,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国家的民主独立。

再看农工暴动一栏:播下革命火种,龙山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金锑矿。1901年已有小规模锑矿开采,到1920年左右矿业兴盛,采矿工人近万人,工人革命运动基础雄厚。但龙山地区人多地少,农民群众谋生艰难,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与剥削。反抗,是农民的唯一出路。

 

IMG_20210930_101051_副本.jpg

 

 

1915年中秋后,数名矿警调戏妇女被正在山上砍柴的青年陈义文制止,恼羞成怒的矿警残暴枪杀了陈义文,激起了陈姓族人的愤怒。1916年正月初八,族长陈焕林率领太芝庙周边群众近万人以舞龙灯、狮子为名冲上矿山,和龙山矿工联合发起了农工暴动。由于没有先进革命理论的武装和革命政党的领导,暴动以失败告终。

农民运动:动摇封建统治基础自1926年开始,中共基层组织、工会组织和农民协会组织、抗日教导队等在此先后成立,为龙山地区的工农革命斗争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保证。

19269月,刘惊涛、邬建农组织农民运动,成立易易乡农民协会,红对联上写着开天辟地,泥脚杆子掌乾坤;披荆斩棘,劳动人民坐江山,动摇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基础。

工人运动:争取经济政治地位是19269月,顾群、刘进先开展工人运动,组建龙山矿工会,夺取了龙山矿警枪支,武装了工人纠察队。

农工援攻长沙:为有牺牲多壮志这是1927521日,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全省农工武装赴长沙援攻,529日,大恶霸地主尹伊仲发动突袭,制造了震惊全省的团山惨案。龙山农工武装被迫解散。

年关暴动:为游击斗争打基础是192712月初,湘西南特委决定在龙山组织暴动,因准备不足未能成行。随后,龙山特区委决定在腊月二十四发动年关暴动。特区委书记戴世荣冒着大雪翻越龙山,赴安化蓝田成功策反国民党军官梁营;陈新宪重新组织农工武装。192826日,梁营宣布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湘西南独立第一师,宣布起义。在龙山附近被国民党军包围,暴动失败。至此,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陷入低潮,龙山地区的党组织和工农武装被迫解散、隐蔽。

1944年夏天,日寇侵犯邵阳,为保卫家乡,刚从中山大学毕业回乡的莫国兴组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抗日教导队,积极开展抗日工作。1949114日,解放军一五八师和邵阳地方武装发动了第一次龙山剿匪行动,分兵四路进攻尹立言匪部、黄天佑匪部,共消灭匪军1100余人。1950314日,第二次龙山剿匪,以匡国军部为重点,匡部被全部歼灭。

 

IMG_20210930_101429_副本.jpg

 

上面讲解放军在龙山:半碗猪油的这个故事是龙山剿匪,得到了龙山地区人民的热烈支持和配合。哪时我父亲陈礼然招待解放军半碗猪油的场景,仍旧记忆犹新。那是1949年的一天,我们一家吃完晚饭正准备睡觉,忽然听到叩门声和老乡,请开门的声音。我父亲战战兢兢的打开门,门外站着八个前来龙山剿匪的解放军。听说解放军还没吃晚饭,我父亲立马张罗开了,要我妈妈拿出仅有的白米、南瓜和舍不得吃的半碗猪油。那时候猪油很金贵,家里也平时都只舍得用棉花沾点猪油在锅底涂一下。母亲有点犹豫,但还是铲了满满一铲油倒进锅里,这时,一位长着络腮胡子的解放军说:“大嫂,你家人多,条件也不好,这点猪油你们留着自己吃吧”,说完将锅里的油全部倒回碗里。吃完饭,解放军将一把铜钱塞到我父亲手里,说是交晚饭的钱,我父亲说什么也不肯收。大胡子战士地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解放军铁的纪律,老乡您就收下吧”!后来我父亲只得把钱收下,在寒冷的冬天,心里觉得特别温暖。英勇的龙山人民在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振兴的道路上历经千辛万苦,进行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斗争,充分显示了龙山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

在参观完龙山地区的武装斗争历史后,请各位领导、朋友一起前往第二展厅,革命组织。192711月中旬,中共湘西南特委正式成立。192712月上旬,中共龙山特区委员会成立。

 

IMG_20210930_102024_副本.jpg

 

 

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邵阳城区被白色恐怖笼罩,开展地下斗争面临巨大危险,湘西南特委决定从城里搬迁到农村。但对于到底搬到哪里合适,大家讨论了许久,这时,陈新宪提议说:我的家乡太芝庙地方隐蔽,民风淳朴,可以考虑一下。随后,贺恕在陈新宪的陪同下考察民情、察看地形。每到一处,群众都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呼。贺恕不禁感叹地说:现在各县党组织都遭到严重破坏,唯独龙山特区委群众思想工作做得好,基础打得牢,还保留着一片净土,能在反动派疯狂的镇压下继续开展革命活动,真是奇迹!”5月,湘西南特委迁至龙山太芝庙,特委机关设在新花院子。从此,工农革命军改为了游击队,以“斧头”、“镰刀”为名,在龙山周围开展各项革命活动。

19289月,湘西南特委、龙山特区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并停止活动。尽管龙山地区的革命斗争遭遇了挫折,但是,革命的种子已经在这里播下,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在这里永放光芒。

 

IMG_20210930_094706_副本.jpg

 

 

贺恕,湖南耒阳人,1917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毛泽东相识。192110月,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亲自介绍发展的第一个党员。19233月,经毛泽东和杨开慧介绍,贺恕与朱舜华在长沙清水塘结为革命伴侣。朱舜华后因组织需要改名张琼。19278月下旬,贺恕夫妇被省委派往宝庆工作,恢复和重建了中共宝庆、武冈、龙山和锡矿山4个特区委员会,开创了革命新局面。1929年到1934年,贺恕两度被捕。1947年病逝于上海。

陈新宪,今新邵县太芝庙镇庙边村人。1925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1月,陪毛泽东在衡山考察农民运动。19278月,协助贺恕筹建湘西南特委。192810月,受组织派遣赴日本留学,后因组织抗日抗议活动被驱逐出境。1949年,促进邵阳和平解放1959年被划为右派。1980年平反后当选邵阳市政协副主席,先后出版《魏源年谱》、《蔡锷年谱》和《毛泽东三次返湘记》。1999年病逝,享年92岁。

戴世荣,新邵县陈家坊镇人。目睹国家被列强欺负,民不聊生,立志从军报国。1925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队伍先后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等著名战斗中英勇作战。

 

IMG_20210930_094422_副本.jpg

 

 

正厅中央有三个人物雕像,分别为贺恕、陈新宪、戴世荣。其中,戴世荣是根据资料创作而成,贺恕和戴世荣是根据原型雕刻而成。他们是龙山地区的革命先驱,他们为了党的事业和理想信念,有的牺牲了,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和热血的青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有的勇于斗争,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贺恕在担任湘西南特委书记期间,他的三个孩子先后被国民党杀害,一个孩子始终。1929年被捕时,第五个孩子也被残忍杀害。

19474月,由于长期遭受严刑拷打,贺恕的身体被严重摧残,不幸病逝于上海。临终前夕,他满怀深情地对妻子朱舜华说:看起来我们要分手了,我们的五个孩子都没有了,今后,只剩下你孤单一人了,我有许多话要对你说,上海即将解放,新中国也要诞生了,解放后一定要见到润之同志,把我们的事告诉他,希望你跟着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革命到底1950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IMG_20210930_095640_副本.jpg

 

 

19289月,湘西南特委迁遭敌人围捕,陈新宪指挥游击队迎击,交战数日,游击队弹尽粮绝,只得组织队伍疏散突围。在突围时,陈新宪异常坚定地对大家说: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穷人一定会解放的。希望大家坚定信心,保重身体,投亲靠友,隐藏躲避。我将来一定会回来的。突围成功后,陈新宪在上海继续开展地下工作。

192712月,在组织龙山年关暴动之时,戴世荣远赴安化蓝田策动国民党军官梁营起义。返程途中,经过龙山岳坪峰顶时,大雪封山,山陡路滑,戴世荣只能徒手攀爬,数次从岩石上摔下,跌的头破血流。他浑身伤痛,又冷又饿,但硬是依靠顽强的意志爬回了太芝庙,一到根据地,他就昏迷了过去。过度劳累导致旧伤复发,加上缺医少药,使他高烧不退感染肺病,吐血不止。1928年逝世,年仅29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前面两个展厅向我们展示了龙山志士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现在,请各位领导、朋友来参观新时期共产党人在洪灾来袭时挺身而出的英雄故事。

 

IMG_20210930_095043_副本.jpg

 

2005年5月31日22时,县内龙山山脉突降暴雨,引发特大山洪(被称之为300年一遇的惊天洪灾)。地表涵水饱和,山洪汇流迅速,在极短时间内形成洪水狂龙,加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龙山河洪水行洪高达2000个流量以上,超过平时洪水流量的20倍。洪灾造成18人重伤,8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2005年5月31日深夜,正在县城出差的太芝庙乡乡长唐飞忽闻龙山爆雨险情,急忙召集同行的党委副书记李映辉、干部范继雄、李雄国,孙春成、周美玉乘坐刘照社驾驶的吉普车急速往乡政府赶,沿途紧急通知村民疏散。吉普车驶入潭佳湾村时,洪峰高涨,车轮已被洪水淹没一半,往后退10米就是一个小山坡,意味着安全,而往前走则是滔滔洪水,意味着危险。可是,灾情紧急,为了挽救更多生命,唐飞果断地命令司机往前冲。就在此刻,一个巨浪打来,车辆翻滚,7人全被卷入洪流。当过武警的李雄国幸运生还,唐飞、李映辉等6人壮烈牺牲。6月11日,省人民政府追认唐飞、李映辉、范继雄、孙春成、周美玉、刘照社6名同志为革命烈士,授予李雄国同志“湖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7月8日,以“新邵七子”为原型,创排的话剧《生命赞歌》在全省巡演。

 

IMG_20210930_095452_副本.jpg

 

唐飞是一个思想纯洁,为人忠厚的干部,从不推脱老百姓的请求。他曾在日记里写道:“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应该是胸怀天下的奉献者,为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即使将宝贵的生命献给壮丽的事业,他也会感到永存!”他在入党申请书里庄严许下承诺:“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许下的诺言。

“新邵七子”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英雄赞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和舍身取义的气质。他们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这里有一段洪灾发生后,湖南经视等主流媒体拍摄了的一些场景,大家可以看一下。

接下来,请各位领导、朋友随我一起参观第四展厅,文明传承。这个展厅摆放了清末以来,我们的祖辈生产生活的用具。它们是农民智慧的结晶,见证了农民的苦难,承载了农民的希望。

 

IMG_20210930_101606_副本.jpg

 

大家知道度量衡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对,度量衡,是我们用来计算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工具。在我们的左手边,就是测量长度的度,右手边,就是用来计算容积的量,从大到小分别叫斛、斗、升、合。

抬头看到的这个向钉耙一样的东西,是我们老百姓种田的工具,它有24个齿牙,寓意的是24节气。农民是靠天吃饭的,从这些农具中可以看出农民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IMG_20210930_101703_副本.jpg

 

正中央摆放的是纺织机,在战争年代,我们的老百姓就是靠着这样的纺织机给革命战士织衣服做鞋子的,它是龙山地区军民鱼水情最朴实的见证。

左手边墙壁上摆放的是斗笠和蓑衣,它是农民下雨天耕作不可或缺的物件。关于斗笠和蓑衣,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诸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农民豁达乐观的心态。右手边是农民厨房的用具。

 

IMG_20210930_103247_副本.jpg

 

结尾: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了龙山人民的最本质特征。他们为了民族振兴冲锋在前,为了民族独立奋勇杀敌,为了人民幸福不怕牺牲,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红色故事所展现的都是龙山人民的初心和他们的使命,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天我们来到这里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寻找我们的入党时初心,就是要把龙山精神传承好,并使之继续发扬下去。

到此,展厅的参观就结束了。现在请各位领导、朋友前往党性课堂,参加党课学习。

 

IMG_20210930_103657_副本.jpg

 

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新邵县委决定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纪念馆进行修缮和场景复原并改陈布展。目前已被批准为邵阳市党性教育基地。

 

IMG_20210930_103209_副本.jpg

 

观赏修葺一新的纪念馆,阅读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观看农耕文化的物件,我深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所鼓舞。“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分享到: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红色记忆:中国金榜电影人《重走长征路》纪录片上集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