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家探访清溪村——在乡村定格文学最美的画卷
秋日的清溪村,色彩斑斓的树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定格成秋天最美的画卷,让远道而来的读者、游客沉醉其间,流连忘返。11月20日,在“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举办之际,国内知名文学期刊、出版社、专业少儿出版社负责人,儿童文学作家、编辑与港澳台作家100余人走进湖南益阳清溪村,共赴一场充满诗情画意的书香之旅。
在“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举办之际,大家走进湖南益阳清溪村,共赴一场充满诗情画意的书香之旅 冯海文 摄
沿着蜿蜒的清溪前行,20余家主题书屋错落分布在小溪两岸,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短短半天的行程中,大家走访了周立波故居、王蒙清溪书屋、刘震云清溪书屋、曹文轩清溪书屋、王跃文清溪书屋、刘慈欣清溪书屋、作家出版社清溪书屋、儿童文学清溪书屋,以及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拾光文创空间等地。每间书屋都根据作家作品的特色精心打造,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呈现。
文学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清溪村的华丽转身,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里曾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如今却凭借文学的力量,通过开设主题书屋、举办文学活动等,探索出了一条“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道路。这些书屋均由清溪村原本的农舍改造而成,村民将房子出租,可以获得一定的房租收入,同时还能担任主理人和讲解员,售卖图书和文创产品,拓宽收入渠道。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马姗姗此前久闻“清溪村”大名,却难得一见。此次探访清溪村过程中,她对这里的发展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最初她担心村民的去向,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当地村民一直生活在这里,“文学以一种很自然的方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马姗姗觉得这非常好,“乡村振兴,不光是把地方打造成文化基地,更重要的是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内心,丰富人民的生活、娱乐方式,提升人的精神面貌”。 香港女作家协会主席、香港作家联会副会长周蜜蜜对清溪村赞不绝口。她认为清溪村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作了很好的融合,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这里不仅诞生了周立波等文学巨匠,如今更成为作家的摇篮,处处弥漫着写作与阅读的浓厚氛围。”在周蜜蜜看来,清溪村可以打造成当下流行的研学基地。在这里,不同风格的书屋汇聚一起,孩子们在一个村庄里就可以认识那么多作家,可以跟随老师耳濡目染地学习知识。此外,这里还可以举办写作营,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来清溪村交流创作心得。这对中外文学交流、青年作家成长一定大有裨益。 “清溪村通过文旅融合让村民富了‘口袋’,又以文化滋养让村民富了‘脑袋’,生动诠释了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与持久生命力。”正如南通·通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副主任张锋所说,清溪村见证了文学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文学不仅源于大地、根植人民,是记录乡村变迁、凝聚乡土情怀的精神纽带,更能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让新时代乡村发展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参观周立波故居 刘鹏波 摄
激活乡村活力的“文化密码”
清溪村依托作家周立波的文学遗产,将《山乡巨变》这一文学IP转化为激活乡村活力的“文化密码”。太原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崔昕平认为,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形成一些壁垒,打破这些壁垒的方式至关重要。以清溪村为例,它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资源,结合特有的文化元素,打造出了一种既接地气又深受欢迎的文旅形式。谈到其他地方如何借鉴清溪村的经验,崔昕平认为,不同地域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应根据这些特色选择与之相契合的作家资源,并对其作品进行主题性或关键词的提炼,打造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播内容与形式,让文学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生活。 走进曹文轩清溪书屋,一座按照《草房子》场景精心打造的模型映入眼帘。木质课桌摆放整齐,老布书包安静地挂在椅背上,铁皮文具盒里的文具仿佛在诉说着童年的故事……大家仿佛走进小说中的油麻地小学校园,“感觉特别贴合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现场和情感”。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陈文瑛说。 在数字化时代,儿童文学的传播媒介已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而是扩展到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元渠道。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应如何借助跨媒介的传播策略,更好地进入儿童视野?陈文瑛认为,可以从儿童的阅读场景入手,因为儿童的文学阅读需要更多引导,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对于阅读氛围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大力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影响老师和家长,进而影响孩子的阅读,这或许是一条更为直接有效的途径。研究多媒介传播策略,实际上就是探寻如何让文学更好地抵达儿童的心灵。” 香港作家联会理事潘明珠也关注到儿童文学的多媒介转化趋势。她透露,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神奇的毛衣》正在改编为绘本剧,预计2026年在香港和深圳上演。通过舞台上生动的表演,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学的魅力,吸引更多小观众走进儿童文学的世界。“期待这部作品能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也希望更多作家关注儿童文学作品的多媒介转化,为其传播开辟更多新路径。”
参观清溪书屋 刘鹏波 摄
让文学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儿童文学清溪书屋在清溪村所有书屋中别具一格。它有独特的造型设计,3000块彩色积木拼接而成的外墙上,长颈鹿和熊猫凸出墙面、栩栩如生,仿佛在热情欢迎孩子们的到来。书屋内,色彩斑斓的墙面涂鸦、造型可爱的书架、柔软舒适的阅读角落以及充满趣味的互动装置,处处皆有巧思,成为孩子们流连的欢乐天地。到访嘉宾们纷纷驻足拍照打卡,记录下充满童趣的一刻。 书屋主理人李群芳介绍,该书屋现有上千册儿童文学作品,涵盖各个年龄段,孩子们能从中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若是读累了,还可在室外的塑胶跑道上尽情玩耍,放松身心。对儿童的阅读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恰如澳门笔会副理事长邓晓炯所言,他小时候正是通过阅读《小灵通漫游未来》打开了幻想的大门,走上了科幻创作之路,如今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沉浸于文学世界,体会文学带来的巨大能量。 在立波清溪书屋,主理人卜雪斌忙着招待大家体验擂茶,还不忘亲自上手指导示范。立波清溪书屋的客厅一部分是温馨的阅读空间,一部分则根据《山乡巨变》中的元素还原了旧时清溪村的农家样貌。澳门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澳门作协副会长朱丛迁亲手体验了擂茶制作。令他深感意外的是,擂茶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大有讲究,需要借助身体和手腕的力量,耐心反复地锤击绿茶与芝麻、花生、炒米等的混合物。“亲身体验真的不同,跟师傅学到了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朱丛迁兴奋地说。 在清溪,到访者不仅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还能通过美食、非遗等体验到当地的文化。这种全新的“文学+”模式,让文学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落地生根,也让更多的家庭对文学产生兴趣,书香社会的氛围更加浓郁。
上一篇 : 第二届中国民族体育春晚新闻发布会暨北京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下一篇:赵百科:一碗河粉“烹”出千亿产业梦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