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行 寻觅乾隆皇帝足迹(上篇) 盘山重现北少林寺
本网北京消息朱高山、周秋连报道: 在天津蓟县,隐藏着一座始建于魏晋时期,拥有1500年历史的寺庙。它是《蓟县县志》中记载的天津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名为“盘山北少林寺”。乾隆皇帝曾为该寺题诗:“少林有南北,对峙不为孤。忍草一庭静,禅林成嶂挟。闲轩聊可憩,佳景自相输。忆逊豫巡者,曾临面壁图。”
笔者虽曾浏览过盘山,但十几前的北少林寺还是一片废墟,未对外开放。近日终于有了机会,一睹正在重建的北少林寺。
北京小西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负责人王远远、丰台区小井润园区域经理吴宗凯,组织天津蓟县三日游活动。3月20日晨出发,当天下午首站便游览北少林寺。北少林寺地处盘山东南麓“中盘”的开阔山坡上,大轿车在山间行驶,爬上一座山的半山腰便来到北少林寺脚下。
天津蓟县北少林寺与河南嵩山少林寺一脉相承,是史料记载除嵩山少林寺外唯一以“少林”命名的寺庙。元代福裕大和尚为扩大少林寺的影响,在和林、蓟州、太原、长安、洛阳分设少林,除洛阳嵩山的以外皆不以少林命名,后来发展的下院也各有独立的寺名,如三门峡的空相寺、宝应寺等,唯天津蓟县的少林寺是唯一以北少林寺命名的少林寺院,也是能证明的唯一的嵩山少林寺分院。元代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由仁宗皇帝赐名“北少林寺”。明代奏赐北少林之额;清顺治九年,重修了多宝佛塔;乾隆十年敕修大殿,并御书“弹指神趣”匾额。
清代,北少林寺受到重视,乾隆皇帝曾三十一次莅临,有“南少林寺在嵩山,北少林寺在蓟州”的说法。清朝以后,北少林寺逐渐走向了下坡路。据《蓟县县志》记载:“民国初年,县内僧尼及居家修行者日减,日军进驻县内后,僧尼及居家修行者更少。”
北少林寺“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野,枕长城,是为盘山。盖冀州之天作,俯临众壑,如星拱北,而莫敢与争者也。”盘山地理位置优越、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42年,日军清乡围剿抗日武装时,北少林寺被焚烧。从此,日军将盘山划作“无人区”。
1992年,北少林寺现存的山门基址、碑刻、古塔、摩崖石刻,被列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复建工程规划方案在少林寺释永信大师主导下,由清华大学与台湾刘培森事务所重建。按释永信大师的设想,新建的北少林寺占地面积310亩,建筑面积将达到10000多平方米。
主建筑群从进口处依次包括: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达摩殿、观音殿、福裕殿、护法殿,还包括禅堂、斋堂,以及东、西配殿等。此外,还将建有放生池、戒坛殿、大禅堂,并将建设3座面积不等的广场,恢复建设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少林药局。在山门外,还计划建立一个以介绍少林文化传承和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展示中心。目前,寺庙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已经建好,免费对外开放,在此上香祈福。
笔者见观音殿右下方立有功德碑。碑文介绍:殿内供奉,铜纸贴金观音像三米四,面如满月,眉广眼长。其法相甚为庄严,乃永信大和尚细心设计。瞻仰圣像,顿生恭敬、欢喜心。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尊大佛从缅甸运来,令人震撼。殿内和尚和蔼可亲,百问不烦。藏经阁业已成型。
北少林寺的多宝佛塔,位于北少林寺的东方偏北,塔身为八角形。为明崇祯七年(1634)兴建,清顺治九年(1652)落成,高九丈,砖筑十三层。据说,在去多宝佛塔的途中有红龙池,山石上刻有“立沛甘霖”几个大字和一些题记。“立沛甘霖”四个大字为乾隆出游至此所题。除此之外,还有乾隆的题诗。可惜因断路,未能一饱眼福。
乾隆十二年御制少林寺诗:是处由来初地(盘山虽乾隆屡经驻跸,而少林寺在乾隆十二年初到),会心都契法源。岩悬水出嵌隙,路转人度松门。少林名自少室,是一是二堪参。忽坐壶中天半,下临万壑千岚。俯仰自沾花雨,布施非为福田(是寺将废圮。略为修饰之)。幽闲自彼无俗,山林于我有缘。
大雄宝殿和尚在向拜佛者做示范动作
北少林寺建成之后,将成立武僧团,弘扬少林功夫。俗家弟子和普通人都可以到北少林寺修习少林功夫,以达到养生和健身的目的。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受嵩山少林寺习武传统的影响,加之蓟县盘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北少林寺亦有尚武的传统,且传延不断,成为少林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蓟县古称渔阳,历来民风悍勇,“好武尚勇,有慷慨悲歌之风”。这里涌现出了许多武艺高强的人士,至今仍被蓟县人念念不忘的武术家有:
元代黄崖关人刘某,臂力过人,武艺高强。曾以箭退贼寇揉头王,使关内民众得以保全而数年后被追封为武略将军。
明代,戚继光镇守蓟县长城后,这里的习武风气更盛。明代武术家吴殳就向这里的渔阳老人请教过剑法。戚继光曾先后两次驻守蓟门一带,并在第二次驻守时撰写了《练兵实纪》一书,对军事武术的选拔、训练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与总结,其高风亮节亦常被蓟县人们提及。
据口碑材料所传,清康熙年间劫富济贫的传奇人物燕子李三(李靖华)就是蓟县人,至今蓟县仍有“李三怕甩五”的传说。
北少林寺重建,旨在发扬禅、武、医、艺的传统价值,并融合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精神,为游客和信众提供更好的参观和修行环境。
上一篇 : 吴兆君:坚守“利他”初心,用团餐开创美好“味”来!
下一篇: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玉兰赏花季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