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时事要闻 工作动态 模范先锋 红色故事 为民服务 文明创建 友情推广 政策法规

站点搜索功能


姓名 车牌号

普安烈士陵园里,一场跨越75年“四世同堂”的团圆

“父亲,儿子来看您了。”这声音,在宁静的普安县烈士陵园中回响,3月25日的清晨,在普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细心引导下,来自河南的83岁王有恒老人,站在了父亲王富德烈士的墓碑前。他双膝慢慢跪下,倾注了全部的力量,深情地呼唤着75年的思念与牵挂。

图片

王富德烈士的墓碑铭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警卫团2营11连战士,1950年3月13日在贵州省普安县牺牲,籍贯河南省镇平县安子营镇王孟瑞村人。
2024年,贵州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展的“为烈士寻亲”活动,是对英烈的敬重,也是对亲人的慰藉。普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投身其中,对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普查,仔细核对了每一位烈士的信息,并采取了一对一的联系方式,向烈士的家乡发出信函,希望能够寻找到那些久未联系的亲人。
王富德烈士牺牲已逾70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他的墓碑前始终没有亲人的身影。通过与河南省镇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在其积极的协助下,最终找到了烈士的儿子王有恒。在贵州和河南两地的协助下,王有恒终于得以携子女前往普安县烈士陵园,与父亲“团圆”。

图片

今天,王有恒老人携子带孙,终于来到了父亲的墓前,实现了这场跨越 75 年的“团圆”。三代人站在墓碑前,王有恒驻足凝视,目光锁定在刻有父亲名字的石碑上。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双手缓缓抬起,又轻轻放下,指尖轻柔地抚摸着碑文的字迹,时间仿佛凝固了75 年的思念。

图片
在父亲的墓前,俯身跪拜,泪水夺眶而出,他泣不成声地倾诉着:“爸爸,你牺牲的时候我只有 8 岁,那些关于你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我始终记得你的相貌,那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如今,我有了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孙子也都长大成人了。其中两个孙子成了研究生,用知识改变着命运;一个还在读大学,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努力为未来拼搏。爸爸,你放心吧,全家人都过得很好。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一定会再次来看望你;要是我走不动了,我也会让家人代我来,让你在这里安息。”他的声音颤抖着,带着无尽的悲痛与眷恋,在陵园的上空回荡,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陪同烈士家属进行祭扫活动的张昆副局长,神情庄重地说道:“王富德烈士为了共和国的建立,为了保护人民,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普安县人民的心中。我们会永远传承英烈的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片

烈士的重孙女王智越,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有些哽咽地说:“这次陪着爷爷和父亲来到这里,看望老爷爷,是一家人的“团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今年 25 岁了,我深深地明白,如果没有老爷爷当年无畏的冲锋和牺牲,就不会有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站在这里,看着贵州这片土地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心中充满了感恩。老爷爷他们当年牺牲的时候,年纪和我差不多大,他们也想家,也有牵挂,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英勇奋战。他们的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发扬这种精神,勇往直前,绝不退缩。”
时光匆匆,75 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王有恒一家始终没有忘记这位英勇的先辈。今天,他们跨越千里,来到这片陵园,在烈士的墓前,倾诉着 75 年来积压在心底的思念与牵挂。泪水、哭声与深情的呼唤交织在一起,化作了一座无形的桥梁,穿越了时空的阻隔,让祖孙三代与英勇的烈士父亲,在这片哀伤与敬意交织的陵园里,上演了一场跨越 75 载的深情对话。这场对话,不仅仅是亲人间的情感交流,更是对英烈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它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分享到: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渝妹儿打造“涪陵香米之韵”田园民乐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