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时事要闻 工作动态 模范先锋 红色故事 为民服务 文明创建 友情推广 政策法规

站点搜索功能


姓名 车牌号

《他们相信,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出版面世

太铭文化网消息周秋连报道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中国人,或其他族裔的人是否有可能早已到过美洲?一本主要针对十余位美国学者、探险家关于这个话题的采访实录《他们相信,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由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该书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作家淡巴菰现场分享了她的创作初衷与采访经过。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陈建功,央视《百家讲坛》前制片人曲新志,法国《世界报》前摄影记者凌飞等嘉宾出席活动。研究出版社副总经理朱建伟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图片3.jpg

    淡巴菰首先表达了对出版社的感谢,“在图书市场并不火热的今天,仍关注并支持这样一本带科学考证和历史探索性质的作品,着实是一个有社会担当和历史情怀的出版社。”她说四年前之所以接受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纽约客》专栏作家、畅销小说家道格拉斯·普莱斯顿的邀请,前往美国采访倾听这些并不强大的声音,除了好奇,也是考虑到对人类历史客观公探讨的必要性。她分享了采访写作经过,认为这是她迄今出版的十四部图书中采写起来最困难的一部——虽然曾作过十余年媒体记者和专栏作家的她有着丰富的采访经验。“首先要阅读大量的英文原著,用英文采访,用汉语写作,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查阅大量英文史料和科学数据。”该书从采写到完成出版历时四年,成为她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本书。现场有读者问她自己如何看待这个有争议的话题。淡巴菰说尽管这本书只是客观记述他人的观点,通过采访交流和海量阅读、实地走访,如道格拉斯在序言中所说,“中国人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海岸的说法不应该有什么争议,我们甚至不应该感觉有什么不寻常。”她越发相信中国人以及波里尼西亚人、腓尼基人等许多族裔早已在哥伦布之前到过美洲,哥伦布只不过是被记录在历史众所周知的到达者之一。

作家陈建功认为《他们相信,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是一部有趣的书,一部值得阅读、再阅读的作品。一是该书全面介绍了海外学者对“前哥伦布时代”的探索与研究,涉猎极广,如地质学、生物学、古文字学、遗传学、文化人类学等,书中采访的人,有地质学者、古生物学者、遗传学者,还有所谓“学术杂家”——一生拿过好几个学位的硕士博士,却又对岩石上发现的象形文字兴味盎然……可以说,此书洋溢着知识的魅力,同时又以被采访人鲜活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呈现为令人羡慕的人生图景。这一切表明,此书与其说以一个学术问题的质疑为线索,读之引人入胜,不如说它以一群探求者丰富的学术造诣与活泼泼的人生滋味感染了我们。二是该书不是一部“民族主义”的著作,或者借用一位被采访者的话来表述更为准确,她说“那些认为某种技术或思想起源于一个民族或文明的说法是一种严重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该书展示的不是某种“文化优越”的自负,它展示了文化研究者所应有的实证精神,质疑、求索、兼听、博大的学术态度乃至与之相融相生的发现的快乐。这一快乐以人类不同文化的发现与融合为指归,以学术的滋味与人生的滋味相交织为魅力。相信阅读本书会给我们的人格养成和学术素养的锻造带来巨大的收益。三是该书融汇了作者淡巴菰因记者、外交官、小说家、散文家之阅历而积淀的素养与特色,她为我们再现了足以使读者身临其境的采访氛围(比如她奔波于美国各地乃至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气息,看似闲笔却生动传神),她又把丰厚的案头积累,以学术的严谨和深入浅出的方式和我们分享。她对笔下的许多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更予以小说家的观察与刻画,使我们读出了鲜活灵魂的塑造进程和开阔视域的养成过程。而她笔下的风光、景致,又无不带有散文的韵味。

图片2.jpg

前央视《百家讲坛》制片人曲新志说,淡巴菰的散文写作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她总能通过文字构建出丰富、真实而结实的生活场。她的文字汪洋而不恣肆,准确而不刻意——你在读她的文章时,无论结构布局、人物刻画、叙事,还是调度词句,都感觉不到作者在哪里用了力,似乎处处都那么随意从容,似乎处处都那么漫不经心,但呈现岀来的感觉却又处处筋道、处处妥帖,文字的安放是各就各位,是“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一种非常让人羡慕的创作状态。《他们相信,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的封面设计首先让我想到了我在青年时代读的“汉译名著丛书”,我阅读的心理预期是要啃一部费脑的书,而书名又让我联想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以为这是一个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报告文学。但是,淡巴菰的笔法在打破我心理预期的同时,也给了我阅读的快感。她不纠缠于问题本身,也不预设立场,而是将关注的重点聚焦于提出问题的人身上,写他们的日常,写采访他们的过程。通过文学化语言呈现出受访者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理。另外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作家型的记者,淡巴菰的采访具有一种生活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她不会陶醉于咄咄逼人的提问,而是将采访建立在一种彼此的信任之上,在平和友善中挖掘出更多的文化信息。她的采访和写作总是带着环境去了解受访者,并在理解中创造他们。

多年旅法摄影家凌飞以“素淡与馨香”为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他认为淡巴菰这位执着、充满朝气的记者、作家,也是中国驻美使馆前外交官,在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之际,带着对“哥伦布率先到达美洲”的质疑和深究到底的信念,在北京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其勇气可嘉。围绕着“中国人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海岸”这个大命题,淡巴菰采访了十一位与这一命题相关的探索者、专家,并通过如椽巨笔勾勒出现代美国人对此的认知与揣摩,以她文学结构力,将不同人物蜿蜒依次跃然纸上,一幅美国社会剖面图亦展现在读者眼前。

该书以纪实散文的形式,对持“中国人比哥伦布先到(美洲)”这一观点的研究者的心路和理论进行了细腻剖析呈现。并单辟一章,对历史上持这一观点的中外人物及研究进行了梳理记录,所以本书兼备一定史料价值。

图片1.jpg

    淡巴菰,本名李冰,国家一级作家。曾为媒体人,前驻美外交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业作家。《上海文学》《山花》专栏作家。第十届冰心散文奖得主。已出版非虚构作品“洛杉矶三部曲”(《我在洛杉矶遇见的那个人》《在洛杉矶等一场雨》《逃离洛杉矶,2020》),散文集《总有个地方现在是5点钟》《下次你路过》《那时候,彼埃尔还活着》,小说《写给玄奘的情书》等。对话集《听说》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分享到: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监督下沉聚合力 联学共建扬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