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时事要闻 工作动态 模范先锋 红色故事 为民服务 文明创建 友情推广 政策法规

湘非媒体智库赋能全球南方合作

 640 (1).jpg

跨越山海,中非“融智”。11月13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中非伙伴大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来自中国、塞拉利昂、南非、乌干达等国家的嘉宾,共话中非共同发展与全球南方现代化新机遇。

媒体智库是增进中非“心联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提升全球南方话语权和影响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中非民间交往的重要前沿,湖南省持续探索对非媒体智库深度合作新路径。今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落实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文明互鉴伙伴行动,积极申报中非经贸合作高端智库,加强对非传播和文化交流,推动湘非媒体和文化企业合作。

当前,湘非媒体智库正紧密携手,讲好友谊故事、分享智力成果、促进民心相通,为全球南方合作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

 6月12日,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现场,参观者在南非展台咨询。(

湘非媒体智库合作走深

尼日利亚青年桑尼在2002年因为足球赛事来到中国,如今担任一家体育装备制造企业的“外贸顾问”,帮助足球装备出海非洲。


这段“足球传情”的故事被湖南媒体记录。今年6月,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幕之际,湖南日报社推出系列报道《我从非洲来》,讲述4名在湘非洲青年的出彩奋斗历程。报道播发后,在埃塞俄比亚、贝宁等非洲国家的媒体得到展示,收获受众积极评价。


从农业领域合作到基础设施共建,从青年创客传递友谊到援非医疗队带来感动,湘非媒体将笔尖和镜头对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火热实践,用鲜活故事、深度记录和矩阵传播,搭建起中非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


湖南日报社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朋友·伙伴》等系列融媒体报道,组织记者踏上非洲热土,记录下袁隆平科研团队与冈比亚“洋学生”穆萨的深厚情缘,讲述了湖南工程机械成为非洲“工地明星”的“硬核突围”故事。


湖南卫视打造专题报道《与非洲同行》《“非”越万里来“湘”会》、综艺节目《中餐厅·非洲创业记》《花儿与少年·同心季》等视听节目,用创新视角沉浸式“打卡”非洲风土人情,近距离探访中非合作项目。


在智库领域,湘非合作日渐紧密,研究领域持续走深,产出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成果。


“中非贸易模式已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今年6月,由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中非经贸指数报告(2025)》等智库产品,首次以量化视角解码中非合作深层逻辑,构建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深入研究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层瓶颈,标注未来发展新坐标。


多所高校结合学科优势主动布局。湖南大学成立非洲研究院,深耕中非经贸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湘潭大学中非研究院则聚焦非洲法典翻译、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非洲国家治理等具体领域。


研究成果为决策提供参考

在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中非伙伴大会上,媒体智库将发布一系列推进对非合作的研究新成果。


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将全球首发《共绘现代化新图景——中非经贸合作的湖南实践与探索》报告,系统总结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对湖南作为中非合作“先行区”和“试验田”实践路径进行深度解码,并对中非经贸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提出切实展望和务实建议。


湖南大学非洲研究院将发布“尼亚萨波非洲知识问答系统”。“要打破彼此间信息不对称的‘隐形高墙’,需要一个专为非洲知识体系构建的、高保真的垂直解决方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皓介绍,在加纳阿肯语中,“尼亚萨波”意思是“智慧之神”,该系统聚焦中非经贸合作,通过整合权威数据源、构建专业知识库、应用先进AI技术,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提供精准、可靠、及时的信息支撑和决策参考。


一些媒体智库长期深耕特色领域,持续探索破解中非经贸领域的堵点、难点问题。“农业是中非合作的关键领域,关乎粮食安全、关乎减贫增收。”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执行副主任文春晖介绍,此次大会上,团队将发布五项智库成果,聚焦中非农业合作与非洲减贫、对非粮食全产业链合作等农业重点领域,助力中非农业现代化发展。


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将发布“湖南与撒南非洲矿业全产业链合作研究”等智库成果,为中非矿业合作从“资源贸易”向“价值链共建”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盛会启幕,与会各方满怀信心与期待。“中非媒体智库合作在加强对话交流、促进相互理解、推进共同发展目标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塞拉利昂计划与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乔纳森·泰特斯·威廉姆斯说,期待以大会为平台,增进合作与交流,更好向世界讲述真实的非洲发展故事,也更好搭建起非洲国家借鉴中国在工业化、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经验的平台。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表示,期待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媒体智库、企业深度参与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平台建设,聚焦规则对接、产业协同、标准互认等关键领域,提供可落地的对非合作政策建议,强化产业对接评估与专题研究,推动智库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

图片

5月15日,非洲驻华使节代表团在三一硅能(株洲)有限公司参观。(陈振海 摄)

构筑相知相交“同心圆”

走进赞比亚瑞达矿业基地,光伏发电板鳞次栉比。这是三一硅能布局的微电网项目,通过整合光、风、水、氢等可再生能源,部署巨型储能装置,构建源网荷储微电网系统,确保矿区电力持续稳定供应,赋能非洲矿山绿色、低碳转型。三一硅能全球投资开发总经理许中天介绍,目前企业已在非洲8个国家签约了超过20个微电网项目,投资金额近20亿元。


携手推进绿色发展是中非合作的重要议题,以三一硅能微电网项目为代表的相关实践案例受到湘非媒体智库的关注。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牵头、湖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撰写《非洲绿色发展指数与中非绿色发展合作报告(2024)》,构建起多维度“非洲绿色发展指数”,精准把握非洲绿色发展的动态特征、区域差异与结构性问题,有力促进中非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当前,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正深刻改写世界版图。媒体智库合作以其独特的洞察力,成为连接文明、启迪合作新篇的催化剂。


南非大学商业领袖研究生院院长兼总裁普梅拉·姆斯韦利认为,媒体智库构筑起相知相交的“同心圆”,正推动全球南方迈入文明互鉴的新境界。

“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为例,这些文化共创平台正为非洲电影从业者与青年群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源。”普梅拉·姆斯韦利说,中非媒体智库通过人员交流与联合制作,推动媒体专业能力建设,不仅构建起更为平衡、细腻的报道视角,更培育出携手共进的伙伴关系。


这一系统所承载的愿景,与不少非洲媒体智库人士的期待不谋而合。今日津巴布韦网执行总编莫妮卡·穆帕姆巴瓦什告诉记者,媒体报道和智库研究将帮助更多人了解中国如何与非洲实现共同发展,“这一过程中,非洲不再仅仅输出资源,而是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副总监万韶光认为,深化中非媒体合作,以优质内容和成熟运营模式滋润当地民众的精神世界,将实现“文化共鸣”与“商业共赢”的双向奔赴,进一步推动中非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协同发展,持续壮大团结声势。



分享到: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刘任文:家乡的桔子,时光里的甜——寻味荷香桥,天马山村珍藏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