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时事要闻 工作动态 模范先锋 红色故事 为民服务 文明创建 友情推广 政策法规

第三届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发布会成功举办

太铭文化网北京消息周秋连报道:日前,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联合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评估研究院财政税务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智能管理研究院现代商贸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届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论坛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永贵教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海涛教授分别为会议致辞。

吴卫星在致辞中指出: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创新发展表现和创新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如何做好创新引领,推动创新落地,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学界和业界需要合力破解的时代命题。政企学研协同合作,锚定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共商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创新发展之道,服务和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期待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国家和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王永贵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都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加速时代中自主创新和真正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资本市场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期待专家们多分享智慧和经验,碰撞出更多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金点子”,形成高质量智库成果,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张连起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起航的历史交汇点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为“十五五”注入强劲动能中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锚定十五五航向,筑牢个市场制度根基二是聚焦创新驱动核心,激活上市公司发展动力三是秉持价值共生理念,拓展学术研究产业实践资本赋能的协同融合

马海涛在致辞中指出: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是资本市场增强活力和提升效率的根本动力,也是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创新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同时也存在一些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传统行业面临如何更好地用创新突破发展“堵点”和“卡脖子”等问题。期待论坛能够汇聚众多专家智慧,产生高质量研究成果,有效助力我国的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评估研究院和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智能管理研究院撰写的2025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5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评价报告》和《2025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发展评价报告》在论坛中发布

图片1_副本.jpg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冯俊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永贵教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运成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汪海粟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评估研究院院长、财政税务学院王竞达教授共同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研究成果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校(院)长李季,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永贵教授,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财政部资产评估中心原主任张国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教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丽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评估研究院院长、财政税务学院王竞达教授共同发布区域创新发展环境和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研究成果

图片2_副本.jpg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永贵教授,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波,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李洪海,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胡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资产评估研究院院长、财政税务学院王竞达教授共同发布区域数字化创新环境和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综合指数研究成果

图片3_副本.jpg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教授,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董事、CEO侯志国,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凌锦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财经教材分社社长张军共同发布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研究成果

图片4_副本.jpg

王永贵在解读《2025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评价报告》时表示,立足新背景新阶段,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字创新发展状况,对“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报告通过数字战略导向、数字要素投入、数字创新成果和数字化创新绩效四个一级指标,对上市公司的数字化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数字化基础环境、数字化融合环境和数字化支持环境对数字化创新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从数字化创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看,2024年较2023小幅上行0.17其中数字基础环境与数字融合环境均有温和改善,但数字化支持环境有所下降,各区域相对位次基本稳定,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分列前三名。从上市公司数字创新综合指数来看,全国数字创新综合指数平均为69.23,同比提升6%表明数字创新活动显著活跃。分维度看,“战略导向”到“创新绩效”的链条整体增强,要素投入增幅尤为突出,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分产业看,数字原生产业数字创新综合指数均值76.61)显著高于传统产业(66.93),相较2023年,指数分布“两端拉长”转为“中高段集中”,显示数字原生产业数字化创新水平整体均衡化与常态化。传统产业中近半数上市公司的数字化创新水平低于平均水平,表明一些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待深化。

图片5_副本.jpg

王竞达对《2025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和《2025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发展评价报告》进行解读。2025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创新资源支持、创新要素投入、创新科技成果、创新经济绩效4个维度测度上市公司创新发展表现政府创新支持、区域创新软硬环境、区域营商环境4维度测度创新环境。相较于2023年,2024年政府创新支持力度、创新发展软硬环境和区域营商环境均有一定幅度上升。政府创新支持力度同比增长3.87%。区域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支持力度较强,省份中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位列前五,区域与省份间差异度依旧较为明显。从创新发展软环境和硬环境看,区域中华东地区表现最好,省份中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位列前五。从营商环境视角看,区域中华东和华北地区领先,省份中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江苏位列前五。从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表现看,纳入评价的5132A股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平均水平为67.29,均值以上的占比50.08%,其中钢铁、电子和国防军工行业平均分值最高。区域华北地区平均分值最高,省份北京和天津的上市公司平均分值较高。从板块分布来看,科创板公司平均分值最高。从产权分布看,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平均分值最高。2025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发展评价报告》的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单项冠军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明显优于其他上市公司,国家级小巨人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略低于其他上市公司。单项冠军上市公司中电子、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行业表现优良,广东、江苏和浙江的单项冠军上市公司表现明显占优。

在主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黄运成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孟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丽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郑志刚教授,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希仁,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周献民,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分别主旨报告

黄运成在报告中指出:东北地区上市公司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实施五大靶向改革:一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破“铁饭碗”,全面推行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二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三是打通创新转化堵点,促进科教资源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提升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四是推进制度型开放,拓展向北开放新空间;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法治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田轩在报告中指出:现阶段解决外部技术封锁和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非常关键,需从多维度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市场环境,为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构建坚实基础。具体而言,一是营造包容个性和容忍失败的创新氛围;二是支持崭新的创投组织形式;三是完善健全法治环境;四是建设健康开放的资本市场;五是保持稳定的宏观政策导向。创新的资本逻辑路径清晰,未来应通过组合拳全面鼓励创新,实现创新量质跃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孟波在报告中指出: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驱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是强化知识产权顶层设计,支撑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推动创新成果形成高价值资产;三是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机制,推动在产业体系中实现创新成果市场价值;四是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以有为政府确保市场机制有效运行;五是丰富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服务”;六是厚植知识产权沃土,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王丽静在报告中指出:公募REITs市场有效促进了存量资产与资本市场的精准对接,其发展应聚焦五个维度:一是“向实”,紧密服务实体经济,引导资金投向关键领域;二是“重质”,严守合规底线,确保资产质量与收益稳定;三是“尚效”,提升市场流动性与定价效率,增强市场活力;四是“扩容”,不断拓展资产类型,扩大市场规模;五是“增绿”,积极践行ESG投资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郑志刚在报告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应顺应全球公司治理政策调整的潮流,回归治理常识,遵守专业化分工、权责对等、激励相容和成本收益平衡四大经典原则。上市公司的首要责任是聚焦主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非盲目追求形式化的社会责任。对于中国实践,业界应审慎评估各类治理创新,避免多目标冲突,让ESG等理念回归为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阶段自觉、理性选择的自愿行为,以此夯实公司治理的实效。

李希仁在报告中指出:财资4.0时代呈现出六大关键趋势:一是财资治理体系重构,推动职能从后台支持走向前台赋能;二是企业级AI基础设施加速构建,为财资智能化提供核心支撑;三是数据资产流通日益日常化,驱动财资决策从经验导向转向数据驱动;四是财资管理深度融入业务场景,成为业务增长的伙伴;五是生态圈“财资协同智能”逐步成熟,提升产业链整体财资效率;六是“全服务”财资共享模式不断演进,实现财资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高效配置。

周献民在报告中指出:可从五个路径实现政务大模型的高效落地:一是要正确理解应用场景的“两个关系”,规划政务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二是要以知识密度提升应用宽度,以记忆长度支撑应用深度;三是要做好基座模型选型,选择满足应用场景需求的差异化构建模式;四是要以知识逻辑强化减少幻觉,以工程化实现可控、可靠、符合预期;五是要对应用成果进行量化,持续优化保障应用落地实效。

易峘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处于秩序重构与科技大周期交织的关键阶段。全球各国政府面临着财政可持续性的挑战,全球宏观治理逻辑正在重构,逆全球化周期仍将维持较长时间,全球经济的各参与者在“安全资产”上的配置将继续上升。法币公信力呈结构性下降,各类核心资产正经历重估,其后续走势备受各方关注。作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26年中国宏观经济受益于地产去杠杆影响加速出清、政策和产业发展更加积极的影响,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图片6_副本.jpg

圆桌论坛中,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财政部资产评估中心原主任张国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教授,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董事、CEO侯志国,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凌锦明,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潘磊等专家就我国的创新环境现状、如何提升上市公司的创新发展水平、数据资产对新质生产力和国际竞争优势提升的作用、如何采取创新举措提升家庭金融效果、软件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和解决路径、上市公司绿色创新的举措和成效、上市公司应如何做好市值管理、上市公司数字化投入及其成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下午的五个分论坛中,专家学者们围绕上市公司创新发展与价值评估、上市公司创新发展与新质生产力提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创新发展与市值管理、上市公司数字化创新与成效进行了热烈研讨。

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们5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分享到:
文章来源:本站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山东枣庄市中区郊区供销社主任“借章”套取资金 农民合作社陷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