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周秋连重走长征路到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参观学习
本网消息周秋连报道:在纪念长征出发90周年的重要时刻。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人物频道副主任,原时代中国网总编周秋连、原人民代表报湖南中心副主任、资深传媒人士,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会同时代中国网文化艺术团张颖团长等,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这次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这片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与牺牲的热土上出发,一场关于信仰、勇气与坚持的精神之旅悄然拉开序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万里长征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2024年5月12日我们身着红军服重走长征路来到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探访了这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凉山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英雄城市冕宁县。。
"彝海结盟"纪念地位于冕宁县城北部的彝海乡境内彝海西北岸草坡上,距县城28千米。国道108线从乡政府驻地经过,建有专用油路直通纪念地。
上山行驶3公里左右,即到了彝海结盟纪念馆,海拔2300米,占地1000余平方米。沿着广场步道向上,气势宏伟的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刘伯承司令员与当地彝族首领果基小约丹以海水代酒,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纪念碑映入眼帘。和当时作为"座席"、"桌子"用的石板、石块,并将此处圈定,建成水泥地板。与之相邻数米处,塑有高大宏伟刘伯承、聂荣臻、小叶丹和沙马尔各4人的雕像生动传神。人像雕塑高5米,基座宽2.2米,寓意彝海结盟时间1935年5月22日的大理石组雕"彝海结盟"。雕塑下方建有200余平方米的水泥地板平台供参观游览者留影、观摩之用。
1935年5月红军在渡过金沙江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尽快抢渡大渡河北上,争取与四方面军会合。当时从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从泸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由此渡过大渡河,便可直逼雅安,威胁敌人在四川的心脏―成都;另一条是小路,是崎岖难走的羊肠山路,从泸沽北面到冕宁县城,然后通过拖乌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蒋介石断定红军不敢走彝民区,因而在通往雅安的大路上布下了重兵。
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红军先遣队领受了打开彝区通道,抄近路直插大渡河的任务。这片彝区的部落首领名叫小叶丹,是一个性情倔强、豪爽,善交际、讲义气的汉子,刘伯承通过向彝族同胞宣传红军的性质和说明红军此次借道的来意,使彝民解除了敌意和误会,刘伯承元帅又与果基小叶丹在彝海边结为兄弟,达成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使红军胜利通过彝区,并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于2005年5月正式对群众免费开放。是为纪念“彝海结盟”70周年而建,为一楼一底全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630平方米,建筑高度8.1米,展览面积约1200平方米。馆名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亲笔题写。
走进彝海结盟纪念馆,入口处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内设革命文物展厅、民俗文物展厅、临时展厅、贵宾休息室、学术演讲厅等,配有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并保存着较多彝海结盟时的珍贵文物,主要的馆藏品有国家一级文物红军第三集团军外出证章1件,国家三级文物红军封条、书、笔及冕宁县抗捐军(红军入川后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用过的大刀等70余件;未定级的红军文物200余件;中国夷民沽鸡支队队旗(彝海结盟时刘伯承授予小叶丹),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红军使用过的--等复制品数十件,见证了当年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汉彝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和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
纪念馆还展出了红军外出证章、红军旗杆头、红军和抗捐军用过的枪支、手雷、大刀,当年红军长征过冕宁时送给老百姓的银元、糖果盒、手镯等。峥嵘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时至今日仍令人动容。
其中一件展品“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红军旗的复制品在默默讲述着那段光辉故事。据了解,结盟次日,红军授予小叶丹该旗帜,这是红军授予少数民族武装的第一面队旗。随即,小叶丹派向导护送红军顺利通过了百里彝族聚居地,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彝海结盟后,红军继续长征。国民党追究小叶丹罪责,强逼果基家交出红军旗和1.2万两白银、120头羊。小叶丹宁肯倾家荡产,也不愿交出红军旗,并叮嘱妻子倮伍伍加嫫保护好旗帜。1942年,小叶丹不幸牺牲。之后的岁月,倮伍伍加嫫把红军旗缝进自己百褶裙的夹层里,直到1950年解放军解放冕宁,她才取出贴身的彝家红军旗,献给驻冕宁的解放军。
看到里面保存的彝海结盟时期的珍贵文物,大刀、党旗、草鞋、步枪等一件件展品、资料,我猛然间对红军长征路上“彝海结盟”的那段故事肃然起敬。
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在凉山,还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凉山和凉山的少数民族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彝海结盟”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也记载了汉、彝民族团结进步和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红军长征,是用汗水、信念、执着走出的一条路,一条光明之路,一条幸福之路,一条解放劳苦大众的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它的伟大、壮观、神奇,至今仍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它的精神,跨越时代,在历史的时空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彩,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走长征路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长征精神的传承者。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精神对于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让我们携手并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上一篇 : 红色记忆:周秋连重走长征路到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彝海胜地”参观学习
下一篇:麻栗坡县人民武装部举行2025年“清明祭英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