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连 参观北京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
(周秋连) 2024年12月18日,资深传媒人士,北京市志愿者、太铭文化网总编周秋连,会同原人民日报社的赵伟英、世界华人文化艺术团第三分团团长张颖,到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沟渠庄村民委员会西800米处的北京居之福康复养老院慰问后。
周秋连一行人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搭的士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宋庄镇宋庄村中街北侧的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参观学习。
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是王振国家的民房,主要是居住功能,建于民国初期。该院落坐北朝南,由东西两个并列对称院落及后罩房组成,分为10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最小25平米左右,最大60平米左右。
这两院的门楼比较特殊,其门楼顶式融合了箍头脊、歇山脊、庑殿脊三种古建传统脊式,这种顶式在北京城郊古代建筑中比较罕见。此外,两院正房天井都有一个过道门,使东西院相通,也与外院相通,内联外通,在形式上是一个整体,在实用上便于联系,还可以预防特殊情况发生。这种设计亦别出心裁,在城郊古建中不多见。
旧址总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1948年11月29日,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部署,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11日平津前线总前委从蓟县孟家楼迁至进驻通县宋庄村,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
2月1日,平津前线总前委移驻北平城内办公。平津前线总前委在宋庄村的22天里,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下达了攻取天津的命令、促成了第三次北平和谈、见证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和北平的和平接管,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院外立有带有“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字样的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运筹帷幄 决胜平津——平津前线总前委旧址复原陈列”展厅面积360平方米,共展出珍贵历史照片60余张、文物、文献80余件(套)。展览共包含六个展室:第一展室,战略部署;第二展室,进驻宋庄;第三展室,解放天津;第四展室,战和博弈;第五展室,保护古都;第六展室,北平解放。此次展览以丰富的文献史料和现代化展陈手段充分诠释了1949年平津前线总前委进驻通县宋庄村,并最终取得北平和平解放的辉煌历史。展览通过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微缩模型、文献资料和历史照片,真实、直观、生动地阐述了平津战役指挥部迁入宋庄村的那段红色历史。平津前线总前委旧址的对外开放,标志着其正式成为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的一员,是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在指挥平津战役的时候,要求先打“蛇尾”,佯攻张家口,引出35军,张家口围歼战,新保安攻坚战,29小时拿下天津,其间在地下党员的协助下共同促成三次谈判,并使博作义起义等等,最后取得了北平和平解放及整个华北地区全部解放的结果,毛主席在平津战役中总结出之后解放全中国的经验“解决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
宋庄是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策划地和出发地,周恩来曾说:“我们这里可能是全世界最小的司令部,却指挥世界上少有的大仗,我们这个司令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炮,三不发粮,就是天天发电报,叫部队打胜仗”。
为了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生群众更清晰地了解革命历史,更近距离地感受英雄烈士的事迹和奋斗精神。2021年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被北京市文物局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处处意义非凡的红色印记,一段段难以忘怀的红色回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见证着通州百年的奋斗历程,传承着通州百年的红色血脉。
上一篇 : 周秋连到北京居之福康复养老院慰问
下一篇:周秋连拜会慢阻肺克星的“爱肺仪”发明人刘致国教授